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
转眼间,2019年即将过去
这一年经历了许多事情
不知不觉,5G真的来到了身边
终于,第一次看到黑洞的全貌
“嫦娥四号”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
……
每一个瞬间都能察觉到世界因为科技而改变
2019年,科技为我们带来了什么?
接下来,就是振奋人心的时刻
让我们来盘点一下
“2019年全球十大科技突破”
触碰太阳系的边缘
2019年1月1日,NASA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了当时被昵称为“天涯海角”的柯伊伯带小天体486958 Arrokoth,最近时距离目标仅有3500公里。
这是人类历史上完成的离地球最远的飞掠探测,到地球的距离约为64亿公里。
(“天涯海角”和冥卫一卡戎的大小色调对比。左为卡戎,右为“天涯海角”及放大图 )
此次飞掠,让人类首次看清了太阳系外围柯伊伯带中小天体的真实面貌。
这些天体,自形成以来就几乎没怎么发生变化。
Arrokoth的近距离飞掠及后续研究,将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历史。
探访月球背面
2019年1月3日,嫦娥四号在月球艾肯特盆地的冯‧卡门环形山成功着陆,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。
随后,玉兔二号月球车从嫦娥四号上驶下,在月球背面留下了第一道车辙。
(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像)
根据嫦娥四号及玉兔二号从月球背面传回的数据,相关科研团队已在《科学》等期刊上发表20多篇论文。
这些成果对于揭示着陆区艾特肯盆地的地质演化、月壳早期的演化历史,以及月球深处物质结构及形成机理,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。
目前,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已完成12个月昼的探测任务。
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累计行驶超过345米,打破了月球车在月面上工作最久的纪录。
黑洞照片
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黑洞的真面目,把这一神秘天体的首张照片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(黑洞照片)
4月10日晚21时,中国上海和台北、比利时布鲁塞尔、智利圣地亚哥、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全球六地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,同步发布了这张黑洞照片。
(EHT拍到的M87中心黑洞照片)
黑洞本身并不发光,照片上拍到的形似甜甜圈的形象,其实是这个黑洞在周边光照环境下形成的“阴影” 。
人类学“新晋网红”——丹尼索瓦人
(一名丹尼索瓦女孩面容的艺术化重构)
人类学今年迎来“新晋网红”——丹尼索瓦人,她们是尼安德特人的姊妹,曾在亚洲各地繁衍生息。
今年的多项研究,让科学家对丹尼索瓦人有了进一步认识。
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陈发虎等带领的研究团队,通过一种新蛋白质技术,确认一块来自青藏高原的颌骨属于丹尼索瓦人。
另一组科学家则利用基因技术,模拟重建了一个7.5万年前居住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年轻丹尼索瓦人女孩的面容。
水熊虫“登月”
2019年4月11日,来自以色列Space IL的登月飞船“创世纪”(Beresheet)在月球着陆失败并坠毁。
这艘飞船上,携带了处于脱水状态的水熊虫。
将水熊虫放进飞船的组织“The Arch Mission Foundation”在近期报道中表示:水熊虫们或许有相当可能性从坠毁事故中幸存下来。
俗称“水熊虫”的缓步动物(Tardigrades)具有脱水“隐生”的绝技,在这种休眠状态下它们能够耐受相当极端的环境。
如果人类宇航员再次登上月球并找到了那些水熊虫,把它们重新放到合适的条件下,它们说不定还有机会再次苏醒。
对抗营养不良的补充剂问世
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儿童会严重营养不良的,即使后来饱食后仍会发育不良并患上相关疾病。
(改善肠道微生物的补充剂有望改变孟加拉国儿童的营养状况)
今年,顶尖学术期刊《科学》最新一期上,Gordon教授和孟加拉国国际腹泻病研究中心的同事们同时发表了两篇论文,论文中基于对肠道细菌的认识,为营养不良儿童设计了一套新型治疗性食物。
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:给营养不良的幼儿喂食这种包含鹰嘴豆、大豆、香蕉和花生粉的混合食物,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,全面促进健康。
(Jeffrey Gordon教授的研究团队,他是研究肠道微生物生态学和演化的国际先行者)
“小行星撞地球”新证据
“小行星撞地球”新证据:从墨西哥近海海底撞击坑采集的岩石,“记录”了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“糟糕一天”。
(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艺术图)
大约6600万年前,一颗小行星无情地撞上地球,最终导致全球76%的物种(包括大型恐龙)灭绝。
但这里存在大量未解之谜:这些物种如何灭绝、何时灭绝以及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如何?一直是未解之谜。
现在,科学家通过分析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193公里宽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岩层,勾勒出了撞击后24小时的细节。
结果表明:撞击导致了野火,引发了海啸,并向大气中喷射了大量硫,太阳被遮蔽、全球降温,从而使大量生物灭绝。
与此同时,研究还表明: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快于预期。
“新视野号”拍下“阿罗科斯”
2019年1月1日,美国宇航局确认:
新视野号探测器成功飞掠代号为“2014 MU69 ”的柯伊伯带小天体,距离地球约66亿公里,信号以光速传播抵达地球也要6个小时。
到目前为止,这是人类探测器造访的最远天体。
(新视野号模拟图)
2019年11月11日,美国宇航局宣布,将这颗小天体正式命名为“阿罗科斯”(Arrokoth)。
此前,这个编号为2014 MU69的小天体曾一度被昵称为“天涯海角”。
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,宇宙到底有多大?
“量子霸权”来了?
2019年10月,谷歌在《自然》(Nature)发布论文表示:
一台可编程量子计算机超越了最快的经典超级计算机,传统算法跑在IBM顶级计算机上要1万年才能解决的问题,量子计算机200秒就搞定了。
谷歌表示,这意味着“量子霸权”的实现。
“量子霸权(Quantum Supremacy)”也叫量子优越性,指的是量子计算机解决某些问题的速度能远远超越经典计算机。
实现量子霸权,无疑是量子计算领域的重大里程碑事件。
(《自然》封面故事:基于可编程超导处理器的量子霸权)
不过量子计算机身上也有一些问题:算法太难,制造计算机本身也很难,而且现在的量子计算机没有纠错能力。
因此,谷歌这个成就确实很了不起,但就目前而言,还没有多少实际用途。
埃博拉疫苗获准上市
2019年11月11日,欧洲药品管理局(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)正式批准了一种名为“Ervebo”的埃博拉疫苗,这是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上市批准。
这种疫苗由美国制药公司默克研发,针对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。
在此前的埃博拉疫情中,这种疫苗已经进行了临床测试和使用,并显示出高度有效性。
与此同时,获得欧盟批准将有助于这种疫苗大范围推广,让更多人获得保护。